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柘荣 > 县情概况 > 柘荣概况

柘荣概况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 2022-12-13 10:35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县情简介

  柘荣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南联闽中、北接浙南。县域面积538平方公里,辖2镇7乡117个建制村(社区),截止2021年10月,常住人口约9.3万人,是革命老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柘荣是国家生态县。境内海拔90-1479米,年均气温16.2℃,拥有东狮山、九龙井等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和鸳鸯草场、水泊岩等原生态旅游景点。2007年被列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14年创成“省级生态县”,2015年跻身“国家生态县”行列,2018年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称号。柘荣是中国长寿之乡。全县8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3.2%,人均预期寿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25岁,养生元素丰富多样,养生文化源远流长,是全省首个“中国长寿之乡”“中国老年人宜居城市”“中国孝德文化之乡”。柘荣是中国太子参之乡。太子参年种植面积3万亩左右,是太子参单品种区划的“最佳生产适宜区”和全国太子参主要集散地之一。“柘荣太子参”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2年被命名为“中国太子参之乡”。柘荣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马仙信俗文化饮誉闽浙边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剪纸、灯谜、评话等民间艺术异彩纷呈,“柘荣剪纸”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两度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柘荣是中国刀剪之乡。拥有300多年刀剪生产历史、120多家刀剪企业和1个刀剪产业集中区,产品以工业用剪为主,逐步向理发剪、医用剪转型,2008年荣膺“中国刀剪之乡”称号。柘荣是闽东药城。县域中药材资源丰富,太子参、金线莲、铁皮石斛等中药材年种植面积5.5万亩,集聚了广生堂、力捷迅、今古通、新生命等20多家药业及关联企业,产品覆盖化学药、现代中药、动物药、保健药等领域,2015年广生堂成功上市,成为全市首家上市民营企业,2017年在全国率先获批生产“替诺福韦酯”,2018年替诺福韦胶囊通过仿制药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实现全省“零”的突破。

  历史沿革:

  县名似以柘洋得名。据《读史方舆纪要》:“柘洋东山,东望海外数百里。”

  柘荣在宋为长溪县灵霍乡柘洋里,元为福宁州灵霍乡柘洋上里。明初属福宁县;公元1473年(明成化九年)属福宁州。公元1734年(清雍正十二年),属福宁府霞浦县。宋设库溪(今富溪)巡检司。公元1441年(明正统六年)设柘洋巡检司,公元1700年(清康熙三十九年)裁撤,公元1739年(清乾隆四年)复置。

  公元1909年(清宣统元年)至公元1931年(民国20年),为霞浦县上西柘洋区。公元1932年(民国 21年),为霞浦县第六区。公元1933年(民国22年),为霞浦县第四区。公元1934年(民国23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柘洋开辟苏区成立霞浦上西柘洋区苏维埃政府。同年5月-10月,柘洋苏区建立霞鼎泰县苏维埃政府,属闽东苏维埃政府。公元1935年(民国24年)6月,设立柘洋特种区,直属福建省第一行政督察区(督察专员公署驻长乐县城,公元1938年即民国27年移驻闽侯,公元1942年即民国31年移驻福安)。公元1943年(民国32年)9月,属第八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福安县城)。

  公元1945年(民国34年)10月1日,撤销柘洋特种区建制,设置柘荣县,仍属第八行政督察区。公元1947年(民国36年)4月,属第一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福安县城)。1949年6月15日柘荣县解放,属第三专区(专员公署驻福安县城,1950年3月改名福安专区)。1956年8月12日,柘荣县制撤销,原县境并入福安县辖。

  1961年10月15日,柘荣恢复县建制,仍属福安专区。1970年7月1日,柘荣县建制再次裁撤,原县内的城关、东源、宅中、黄柏、富溪、楮坪、英山7个人民公社划归福安县辖,乍洋人民公社划归福鼎县辖。1975年3月15日,柘荣再次恢复县建制,属宁德地区。

  柘荣行政区划:

  目前柘荣县辖2个镇、7个乡:双城镇、富溪镇、城郊乡、乍洋乡、东源乡、宅中乡、黄柏乡、楮坪乡、英山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柘荣县人民政府下设1个双城镇和第一(富溪)、第二(石咸)两个区,暂时沿用旧保甲编制贯彻新政。

  1950年1月,撤销双城镇,划全县为3个区。6月,废除旧保甲制度,实行民主建政,建立乡政府。全县划分为3个区,辖24个乡。

  一区 区公所驻地上城。辖新城、溪坪、上城、高园、仙源、乍洋、长玉、东源、青岭9乡。

  二区 区公所驻地富溪。辖富溪、前宅、柏峰、蒲安、长冠、双溪、霞洋、宅中8乡。

  三区 区公所驻地石咸。辖楮坪、石咸、榴坪、英山、官安、漈头、西源7乡。

  1952年4月,土地改革完成,全县划为3区1镇35乡。

  一区 辖城关镇(由原新城、溪坪二乡合并而成)和上城、高园、五蒲、乍洋、石山(由原长玉乡析出)、长岐(由长玉乡析出)、东源、绸岭(由原青岭乡改称)、桃坑、西源、湄洋(由原三区西源乡析出)、岭边亭、熊透等13乡。

  二区 辖富溪、前宅、黄柏(原柏峰乡改称)、蒲洋(由原蒲安乡改称)、长冠、西溪(由原双溪乡改称)、菖蒲洋、宅中、山樟、霞洋、岭后等11乡。

  三区 辖石咸、楮坪、英山、官安、漈头、湾里、和尚洋、彭家山(由原有榴坪乡改称)、半岭、社坪、洪坑等11乡。

  1954年9月,全县调整为3区1镇43乡。

  一区 辖城关镇和上城、高园、五蒲、乍洋、石山、长岐、岭边亭、东源、绸岭、鸳鸯头、西源、湄洋、熊透、梨□下、桃坑等15乡。

  二区 辖富溪、岭后、前宅、黄柏、蒲洋、软岭、长冠、菖蒲洋、西溪、东溪、宅中、后垄、山樟、霞洋、倒流水等15乡。

  三区 辖楮坪、彭家山、石咸、英山、何家山、官安、熊状、漈头、湾里、洪坑、和尚洋、半岭、社坪等13乡。

  1955年,撤销一区区公所,所辖1镇15乡归属县直接领导;二区改称富溪区;三区改称楮坪区,原区公所驻地由石咸移驻楮坪。

  1956年4月,全县原来1镇43乡整编为1镇30乡。

  县直辖双城镇(由原城关镇、上城乡、湄洋乡合并改称)和长坑(由高园、梨□下2乡合并改称)、青岚面(由绸岭、鸳鸯头2乡合并改称)、太洋(由西源乡改称)、东源、桃坑、岭边亭、熊透、乍洋、石山、五蒲、长岐等11乡。

  二区辖富溪(原前宅乡撤销并入)、岭后、黄柏、蒲洋(原软岭乡撤销并入)、西溪(原倒流水乡撤销并入)、霞洋(原东溪乡撤销并入)、宅中(原山樟乡撤销并入)、长冠、菖蒲洋、后垄等10乡。

  三区辖楮坪(原洪坑乡撤销并入)、石咸(原和尚洋乡撤销并入)、官安(原熊状乡撤销并入)、英山(原何家山乡撤销并入)、湾里、半岭、社坪、漈头、彭家山等9乡。

  1956年8月,柘荣县建制裁撤,全境并入福安县。原(柘荣)县直辖的1镇11乡和楮坪区辖的9乡合并成立柘荣区,区公所驻下城。富溪区名称及其辖乡不变。

  1958年8月,富溪区裁并柘荣区,两区原辖的1镇30乡,重新调整为1镇8乡。

  双城镇 镇人民政府驻地下城,辖下城、溪坪、湄洋、上城、岭边亭、柯岭、东源、洋边、山岭、西宅、西源、太洋、半路洋、下村、靴岭尾、金家洋、漈头、南岔、石鼓岚、福基冈、前山、赤岭、宝鉴宅、铁场等村。

  岐洋乡 乡人民政府驻地石山,辖石山、前楼、溪口、长岐、凤里、桥岭、留水、乍洋、南洋等村。

  蒲坑乡 乡人民政府驻地坑里,辖五蒲、水碓、仙源、坑里、熊透、长坑、梨坑等村。

  青坑乡 乡人民政府驻地青岚面,辖青岚面、绸岭、鸳鸯头、龟洋、桃坑、岚中、上坭、完店等村。

  宅中乡 乡人民政府驻地宅中,辖宅中、赤岩、山樟、山竹坑、后垄、坪坑、坑坪等村。

  菖西乡 乡人民政府驻地菖蒲洋,辖西溪、菖蒲洋、西坪、蔡山、双冈洋、上楼、陈家山、山后、长冠、倒流水、高峰等村。

  富溪乡 乡人民政府驻地富溪,辖富溪、前宅、半岭、叶山、陈上洋、天头冈、岭后、横龙坑、花坪、南坪、东山、东溪、霞洋、黄柏、游家边、沙坑里、蒲洋、软岭等村。

  楮坪乡 乡人民政府驻地楮坪,辖楮坪、石咸、后楼、秀家宅、坑头、郑家洋、仙岭、洋坪、彭家山、湾里、马蹄岩、苏家洋、社坪等村。

  英山乡 乡人民政府驻英山,辖英山、何家山、冈后坪、半岭、李家山、和尚洋、田头洋、岭头、桦岭、熊状、官安、上宅、王社等村。

  1958年10月,实行“公社化”管理体制,建立“政社合一”的农村人民公社。原柘荣区改建成立福安县柘荣农村人民公社联合社,下辖柘荣、富溪、楮坪、岐洋4个农村人民公社(简称公社,下同)、42个生产大队:

  柘荣公社 管理委员会(简称管委会,下同)驻地下城,辖城湄、城溪、岭边亭、五蒲、熊透、长坑、漈头、太洋、东源、桃坑、青岚面、西源、前山等13个生产大队。

  富溪公社 管委会驻地富溪,辖富溪、蒲洋、黄柏、长冠、霞洋、宅中、后垄、菖蒲洋、西溪、前宅、岭后、软岭、倒流水等13个生产大队。

  楮坪公社 管委会驻地楮坪,辖楮坪、社坪、彭家山、湾里、半岭、英山、官安、石咸、田头洋、洪坑、和尚洋、何家山、熊状等13个生产大队。

  岐洋公社 管委会驻地石山,辖乍洋、石山、长岐等3个生产大队。

  1959年12月,岐洋公社撤并柘荣公社。

  1960年,富溪公社增设东溪、山樟2个生产大队。

  1961年7月,公社体制下放,恢复区建制。原来3个公社改为柘荣、富溪、楮坪3个区,原来社属44个生产大队整编为区属23个人民公社(简称小公社),并在柘荣区之下,另设1个双城镇,专理非农业人口事务。

  柘荣区 区公所驻地下城,辖双城镇和新城、溪坪、东源、桃坑、太洋、漈头、长坑、五蒲、乍洋、石山等10个人民公社。

  富溪区 区公所驻地富溪,辖富溪、岭后、黄柏、蒲洋、菖蒲洋、西溪、宅中、霞洋等8个人民公社。

  楮坪区 区公所驻地楮坪,辖楮坪、洪坑、彭家山、英山、田头洋等5个人民公社。

  10月15日,恢复柘荣县制,仍辖3个区、1个镇、23个公社。原柘荣区改称为城郊区(区公所由下城移驻前山)。

  1964年,城郊区的双城镇与新城公社合并成立两个牌子一套人马的城关镇和城关公社。

  1965年2月,实行撤区并社。由23个公社(镇)合并为8个公社,下辖83个大队:

  城关公社 管委会驻地下城,辖北街、南街、上城、溪坪、岭边亭、前山、赤岭、下村、漈头、南岔、湄洋、福基冈、长坑、熊透、坑里、梨坑等16个大队。

  乍洋公社 管委会驻地乍洋,辖乍洋、南洋、留水、前楼、石山、长岐、凤里、宝鉴宅、水碓、五蒲、仙山等11个大队。

  东源公社 管委会驻地东源,辖东源、绸岭、青岚面、桃坑、山岭、西源、太洋、半路洋、岚中、山场(70年改称完店大队)等10个大队。

  富溪公社 管委会驻地富溪,辖富溪、叶山、陈上洋、花坪、岭后、东山、东溪、霞洋、前宅、半岭等10个大队。

  黄柏公社 管委会驻地黄柏,辖黄柏、沙坑里、蒲洋、软岭、高峰、长冠、菖蒲洋、双冈洋、游家边、倒流水等10个大队。

  宅中公社 管委会驻地宅中,辖宅中、山樟、西坪、蔡山、后垄、坑坪等6个大队。

  楮坪公社 管委会驻地楮坪,辖楮坪、坑头、仙岭、彭家山、湾里、石咸、秀家宅、洪坑、社坪、苏家洋、金家洋等11个大队。

  英山公社 管委会驻地英山,辖英山、何家山、半岭、李家山、和尚洋、熊状、官安、王社、石鼓岚等9个大队。

  1966年,东源公社增设洋边1个大队(由东源大队析出)。

  1970年7月1日,柘荣县建制再度裁撤,将城关、东源、富溪、黄柏、宅中、楮坪、英山7个公社及其所辖73个大队并入福安县管辖(并入后,城关公社改称柘荣公社);乍洋公社辖11个大队划入福鼎县管辖。

  1972年,英山公社增设田头洋1个大队。

  1973年,黄柏公社增入下坪1个大队。

  1975年3月15日,柘荣县再次恢复建制,原划给福安及福鼎管辖的8个公社,全部划归柘荣。同时,在柘荣撤县期间,福安县潭头公社划归黄柏公社管辖的下坪大队,也随同柘荣复县而划入柘荣管辖。撤县期间的柘荣公社在复县后仍恢复为城关公社。此时,全县共辖8个公社、86个大队。

  7月,楮坪公社增设茶湾(由湾里大队析出)、靴岭尾(由金家洋大队析出)2个大队;英山公社的和尚洋大队改称凤洋大队。全县共辖88个大队。

  1980年8月16日,城关公社析出北街、南街、溪坪、上城4个大队恢复设置县属城关镇。原城关公社则改称城郊公社,同时将乍洋公社的仙山大队和楮坪公社的金家洋、靴岭尾2个大队划城郊公社管辖。

  10月,乍洋公社增设溪口(由长岐大队析出)、桥岭(由留水大队析出,初名半岭,后改桥岭)、柯岭(由宝鉴宅大队析出)3个大队;富溪公社增设横龙坑(由岭后大队析出)1个大队;黄柏公社增设蒲头(由菖蒲洋大队析出)、陈家山(由双冈洋大队析出)、山后(由长冠大队析出)、上楼(由倒流水大队析出)4个大队。

  11月,东源公社增设仙后(由山岭大队析出,初名山后,后改仙后)、铁场(由太洋大队析出)、西宅(由西源大队析出)、鸳鸯头(由青岚面大队析出)、山场(由完店大队析出)、龟洋(由桃坑大队析出)、上坭(由桃坑大队析出)7个大队;宅中公社增设赤岩(由宅中大队析出)、山竹坑(由山樟大队析出)、坪坑(由后垄大队析出)3个大队。

  12月,楮坪公社增设后楼(由石咸大队析出)、马蹄岩(由湾里大队析出)、洋坪(由仙岭大队析出)等3个大队;英山公社增设冈后坪(由何家山大队析出)、桦岭(由熊状大队析出)、岭头(由官安大队析出)、上宅(由官安大队析出)4个大队。全县全年共增设25个大队。

  是月,撤销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和大队革命领导小组,恢复人民公社和大队的管理委员会。

  1981年,黄柏公社增设上黄柏(由黄柏大队析出)1个大队。合前全县共辖114个大队。

  是年11月,城关镇恢复双城镇原名。

  1984年10月23日,实行政社分开,恢复乡镇建制,重建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全县共辖9个乡(镇)、3个街道、114个行政村。行政区划直至1990年底未变。

  柘荣县政区图:

  双城镇,代码350926100,辖3个居委会、5个村委会:~001_城北居委会、~002_城南居委会、~003_城溪居委会、~201_上城村、~202_北街村、~203_南街村、~204_溪坪村、~205_青凤村。[1]

  富溪镇,代码350926101,辖11个村委会:~201_富溪村、~202_前宅村、~203_北岭村、~204_叶山村、~205_花坪村、~206_陈上洋村、~207_岭后村、~208_横龙坑村、~209_东山村、~210_东溪村、~211_霞洋村。

  城郊乡,代码350926200,辖15个村委会:~201_岭边亭村、~202_湄洋村、~203_福基岗村、~204_前山村、~205_赤岭村、~206_下村村、~207_靴岭尾村、~208_金家洋村、~209_际头村、~210_南岔村、~211_长坑村、~212_梨坑村、~213_熊透村、~214_坑里村、~215_仙山村。

  乍洋乡,代码350926201,辖13个村委会:~201_长岐村、~202_溪口村、~203_凤里村、~204_前楼村、~205_石山村、~206_桥岭村、~207_留水村、~208_南洋村、~209_乍洋村、~210_宝监宅村、~211_柯岭村、~212_水碓村、~213_五蒲村。

  东源乡,代码350926202,辖18个村委会:~201_宝聚洋村、~202_铁场村、~203_太阳村、~204_西源村、~205_西宅村、~206_东源村、~207_洋边村、~208_山岭村、~209_仙后村、~210_绸岭村、~211_王家山村、~212_鸳鸯头村、~213_完店村、~214_山场村、~215_桃坑村、~216_岚中村、~217_上泥村、~218_龟洋村。

  黄柏乡,代码350926203,辖16个村委会:~201_黄柏村、~202_沙坑里村、~203_上黄柏村、~204_蒲洋村、~205_下坪村、~206_软岭村、~207_高峰村、~208_长冠村、~209_山后村、~210_游家边村、~211_川木洋村、~212_蒲头村、~213_双岗洋村、~214_陈家山村、~215_倒流水村、~216_上楼村。

  宅中乡,代码350926204,辖9个村委会:~201_宅中村、~202_赤岩村、~203_后垅村、~204_坪坑村、~205_坑坪村、~206_山樟村、~207_山竹坑村、~208_西坪村、~209_蔡山村。

  楮坪乡,代码350926205,辖15个村委会:~201_楮坪村、~202_坑头村、~203_石咸村、~204_后楼村、~205_秀家宅村、~206_仙岭村、~207_洋坪村、~208_彭家山村、~209_茶湾村、~210_湾里村、~211_马蹄岩村、~212_苏家洋村、~213_社坪村、~214_洪坑村、~215_湖头村。

  英山乡,代码350926206,辖14个村委会:~201_英山村、~202_王社村、~203_何家山村、~204_岗后坪村、~205_半岭村、~206_李家山村、~207_凤洋村、~208_田头洋村、~209_官安村、~210_上宅村、~211_熊状村、~212_岭头村、~213_桦岭村、~214_石古兰村。

  人口民俗:

  柘荣原称柘洋,早在新石器时代和商周之前就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柘荣县地处福建省东北部,东接福鼎,西连福安,北邻浙江泰顺,南毗霞浦,自古以来就是闽浙交界商品集散地,素有“闽浙咽喉”之称。柘荣县总面积571平方千米,人口约10.3万,是福建省最小的一个县。

  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据考证,从商代始就有人用金银箔、皮革或丝织品进行镂空刻花制作装饰品。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曾以《人日》一诗描绘剪纸的精妙,“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柘荣剪纸源远流长,是中华剪纸艺术花苑中的一朵奇葩。2010年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它的风格古朴、深厚、粗犷,与闽南剪纸形成鲜明对照,却与陕北民间剪纸风格极为相似。那么,中原文化怎样流传到闽东沿海,并渗透到遥远南方一座小城的灵魂中的呢?柘荣古时为扬州属地,春秋属越,秦时属闽中郡。唐朝以后,由于战乱等原因,中原流民迁入柘荣地界定居。在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中,中原文化与新的生活环境结合,形成并保持了独特的地域文化,柘荣的民间剪纸也打上这一文化的烙印。柘荣民间剪纸之所以能够得以长久广泛的流传,纳福迎祥的表现功能是其主要原因。地域的封闭和文化的局限,以及自然灾害等逆境的侵扰,激发了人们对美满幸福生活的渴求。人们祈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健康长寿、万事如意,这种朴素的愿望,便借托剪纸传达出来。

  柘荣民间剪纸源自明末清初,风格独特,具有鲜明的地域个性,既承传了中原剪纸的写意、质朴、浑厚,又融合了南方剪纸的严谨、细腻、秀丽。柘荣剪纸从上世纪80年代起开始崭露头角,大量民间剪纸入选福建省民间美术展览、福建省首届农民书画展、八闽绝艺大观园、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中国农民书画展、中国(南京)首届民俗艺术节国际剪纸艺术节、首届中华民俗民风工艺品大赛、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展览等并获奖;部分作品晋京展出并赴菲律宾、马来西亚、埃及、巴西、美国等国家交流展出,并有作品《蹄包花》、《老鼠娶亲》等作品先后被中国美术馆、南京博物院、福建省博物院、美术馆、海外博物馆等收藏。上世纪90年代开始,柘荣剪纸走产业化的道路,积极开拓剪纸市场,在福州、上海、义乌、厦门、广州等地设立柘荣剪纸经销点,产品先后参加福建省首届民间艺术品博览会、宁台商品交易会、“9.8”厦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暨海峡旅游博览会,中国广州第48届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湄州第七届妈祖文化旅游节、中国上海首届民族民间艺术博览会、首届(彭湖)海峡两岸优良家庭用品礼品展销会、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海峡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对柘荣剪纸走向国内国际市场做了有益的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近10年的运作和发展,目前全县共有剪纸艺人300多人,专业剪纸生产企业2家,个人剪纸艺术馆6家,家庭剪纸手工作坊10多家,年产值400多万元,带动从业人员两千多人。2000年5月,柘荣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2009年,柘荣升格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据历史记载,柘荣的原住民大多来自北方,每逢中原逐鹿,大批中原百姓和文人学士迁入柘荣,为柘荣带来绚丽多彩的人文财富,其中包括剪纸,此后,剪纸这门民间艺术在柘荣靠口口相传和手把手传技,得以保留、传承。

  柘荣的布袋戏和马仙信俗文化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柘荣布袋戏俗称指头戏,是我省较为珍贵的地方戏种之一。布袋戏由一人一戏台组成。集吹、拉、弹、唱表演于一身。一台演出手、脚、口、身并用,两只脚踩五六种乐器,两只手演木偶,最多能让10个木偶同台表演(以大拇指、食指为主)。 布袋戏艺人不仅要手、脚、口、身并用,还要会戏剧唱腔和模仿各种动物鸟类叫声,剧中所有人物的对白与念唱均由布袋戏中的后台师傅一人完成。因此他必须具备有仿男女老幼不同人物口音的技巧,还要有深厚的文学造诣和音乐素养。福建柘荣布袋戏,是柘荣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堪称“八闽绝活”,在闽东地区广为流传,是福建省珍贵的地方剧种之一,与闽南、台湾的布袋戏血脉相连,2002年被省博物院收藏并展示。

  另外评话也是柘荣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柘荣评话俗称讲书。最早的传承人是楮坪乡的袁传春和溪坪古街的黄若金。清光绪二十六年,袁传春首先从福州曲艺馆学艺回来开始说书。黄若金则是在霞浦打工受福州评话的影响自学评话。他们两个分别带徒授艺,柘荣评话形成两个流派。一个是以袁传春为代表的,唱多白少,善敲锣钹,带福州腔调的传统说法。一个是以黄若金为代表的,白多唱少,且经过他改革创新的开创用闽东方言讲演的新型说法。后来,因为袁传春的福州方言说法群众不易听懂而日渐萧条。闽东方言说法的黄若金的徒弟却越带越多,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已经近百人。现在活跃在社区的评话演员还有20多人,他们基本奉改革派的黄若金为师祖。

  马仙与妈祖、陈靖姑同为福建的三大女神,马仙是柘荣人民的地方保护神,

  特产美食:

  柘荣太子参:为石竹科孩儿参属植物,属滋补类中药。

  牛肉丸:将牛肉剁成肉酱,配上淀粉及酱油、辣椒粉、醋、酒等作料,搓揉至有很强的黏性后,揉成一粒粒小丸后煮即成。

  鸡冠松:因形似鸡冠而得名。主要原料有面粉、糖、猪油,经过加工制成半咸半甜的食品,以香、甜、酥、为特色。

  柘荣气候特点:

  气温:柘荣县气候温和湿润,气温立体分布明显雨量充沛,冬长夏短,霜雪冻害较严重的特征,由于境内各地海拔相差较大,气温垂直变化明显,各地平均气温在13-18℃之间,一月平均气温5.6℃,绝对低温-9.8℃(1983年12月31日)。七月平均气温25.1℃、35℃以上的酷暑极少见。年总积温5000-6500℃,年平均稳定通过10℃的平均初日期在3月30日,多年平均无霜期238天左右,多年平均雪日7天,年最低气温低于0℃的日数28天。降水:该县年平均水量在1600-2400毫米,降水充沛。3-4月春雨季,占年总量的16.5%,其特点是雨日多,雨量少,强度弱;5-6月梅雨季,占26.3%,其特点是雨区广,雨量多,湿度大,雨时长而稳定;7-9月台风雷阵雨季,占41.3%,其特点是降水量最多,降水突然,强度大,雨量变化大,极不稳定;10月-翌年2月少雨季,占16.5%。

  蒸发和温度:由于该县气温不高,且山地云雾多,蒸发量不大,属潮湿状况,年平均绝对温度15.7百帕,10月至翌年1月属干季,蒸发量大,气候较干燥。

  日照:年平均日照时数1634.2小时。

  矿产资源:境内属火山岩地带,截止2009年,已探明的矿产有高岭土、紫砂陶土、明矾、石英、花岗岩、辉绿岩等10多个品种,尤其是紫砂蕴藏量高达260万吨,其品质可与江苏宜兴紫砂相媲美,素有“北有宜兴,南有柘荣”之称;辉绿岩、花岗岩成材率较高,年开采量分别可达1万立方米;天然矿泉水经鉴定为低矿化度,含锶和偏硅酸,获92全国天然矿泉水展览会金奖。

  名胜古迹:

  东狮山:省级风景名胜,群峰耸峙,雄伟挺拔,集太姥山的奇伟雄姿,兼武夷山的柔媚挺秀。

  凤岐吴氏大宅:为“亨房”所建,坐北朝南,台基5级,内外两重围墙,四周花园。

  黄柏小东山风光:境内多高山峡谷,在绵延群山中矗立着13座千米以上的山峰。有东山(小东山)、蝴蝶山、天星岗、龙井坑峡谷等。

  九龙井:不仅有九个“龙井”,而且还有地质奇观--冰臼。

  鸳鸯草场:面积1万多亩,是福建省最大的天然草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南方高海拔气候,造就了鸳鸯草场独特的自然景观。